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才能真正拔穷根

    信息发布者:jieyususu
    2017-06-09 18:28:30    来源:汉中日报   转载

        秦巴山区的摆脱贫困之路,注定不会轻松—— 
        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,这里要守好北方人民“大水缸”,生态保护责任重大;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自然环境,这里要发展农业,施展空间极为有限;陕西省近40%的贫困人口集中于此,这里正是“底子最薄、条件最差、难度最大”的扶贫“硬骨头”。 
        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,如何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?处于冲刺期的秦巴山区,更能体会到“形势逼人,形势不等人”。 
        扶贫开发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。任务越艰巨,越需要“对症下药”以实现“药到病除”。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,陕西妇联组织在秦巴山区开展的“4+1”巾帼脱贫模式,正是通过整合资源、应对需求,打出了一套“组合拳”。 
        因为,“娘家人”清楚,在扶贫攻坚期的当下,“建一条溜索、修一段公路就能脱贫”已是过去式。山区的贫困姐妹志在脱贫,但致贫原因却不尽相同,有的没有信心、有的缺乏启动资金、有的急盼技术培训、有的受困于交通、有的苦于自然灾害……如果不是先吃透这些情况,就容易变成“零敲碎打”或“大水漫灌”。 
        为了找到那把最合适的“致富钥匙”,解开妇女身上的“致贫锁”,奋战在巾帼脱贫一线的妇联干部们,把“联”的作用发挥到极致,使出了洪荒之力。移民妇女就业没有着落又很难离家,就牵头建起“社区工厂”;有的妇女没技能,就联系女能人带动大家一起干…… 
        在安置、解决、扶持、带动形成的合力下,创新实施园区、孵化基地、合作社、女能人开始分别发挥作用,形成“精准滴灌”,一批批的贫困妇女开始通过妇联组织的“个性化定制”服务,找到了富起来的方向。 
        我们欣喜地看到,朴实的秦巴山区妇女没有“等靠要”,在“娘家人”的支持下,她们主动对接、自信而为,有的回乡创业直至“夫妻双双把家还”,有的自己发展还带动周围的姐妹共同建起一个“展示自我的平台”,她们不仅有想法,而且有办法;不仅有动力,而且有能力,更值得点赞。 
        足寒伤心,民寒伤国。精准扶贫中,给贫困群众送去温暖,并非一句空话,而是要将实打实的政策、项目、资金等要素组合在一起,才能真正和老百姓一起拔掉“穷根”。陕西妇联组织在巾帼脱贫行动中,因地、因人制宜开展的“4+1”模式,正是用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的精细劲儿,和当地贫困妇女群众和家庭肩并肩、手拉手,找到了“穷因”、看到了“富路”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